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体育系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知识手册

发布者:冯其斌 [发表时间]:2018-09-06 [来源]: [浏览次数]:

 

体育系简介

体育系成立于2000年,同年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生,2005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承担全校公共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两项教学任务。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4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近年来,承担省、校级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各级各类科研奖30余项。有1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1座,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1个,塑胶网球场2块,篮球场18块,排球场9场,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

系训:怀德远志,广采博收,强心健体,铸我体魂

体育教育专业审核评估教师深度访谈知识提纲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答:面向定位:立足绥化,服务龙江,面向全国,服务于体育及相关专业

理念定位:怀德远志,广采博收,强心健体,铸我体魂

层次定位: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体育教育专业

特色定位:培养实践能力强、基础扎实、技能突出、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办学目标)是什么

答: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裁判、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三、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是什么

答:本专业学生应学习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裁判、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四、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哪些

答: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自评报告)包括劳动(2学分)、入学教育及军训(1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创新创业(5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认知实习(2学分)、毕业实习(13学分)、第二课堂(5学分)、学年体能训练及水平测试(3学分)。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方案)包括认知实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年体能训练及水平测试、第二课堂。

五、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标准是什么

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公共必修课经考核全部合格,得3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必修课经考核全部合格,得51学分;专业限选课程修满10学分,专业任选课程修满3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修满41学分。总学分达到175学分以上者准予毕业。

六、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六种实践能力。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多措并举加强“第二课堂”管理,支持并鼓励学生多进行专业社会实践。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七、体育系质量监控体系构成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系教学指导委员会、系办公室、二级教学督导组、教研室、学生信息员构成。通过随机听课、师生座谈会、教学反馈、教学纪律检查、教学秩序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监控

八、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有哪些(办学特色)

答:体育教育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六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两个方向;体育教学能力、训练能力、裁判能力、赛事组织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管理能力六种实践能力。

九、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如何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效果如何

答:多年来我系按照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探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新途径。以师范教育和社会体育为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教学、第二课堂、顶岗支教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拓展与其它机构的合作共建,与绥化市龙威武术健身俱乐部、金龟滑雪场、北京健华国际健身学院、人和国际健身俱乐部绥化中兴春天店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到目前为止校外实习基地13个。与此同时,实现合作共赢,增强办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与哈尔滨凌似武逸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绥化金龟山庄滑雪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培养跆拳道教练和滑雪教练。近三年,有20多名滑雪教练员进入全国十几家滑雪场担任滑雪教练。与绥化市体育局合作联合培养裁判员和社会指导员,近两年联合培养国家二级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多人次。与龙威健身俱乐部合作,培养团操教练员40多人。于2015—2018年共派出17名学生到农村顶岗支教,得到了绥化市区域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学校的高度赞扬,锻炼学生的同时,社会反映效果极佳。

十、我系的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如何

答:将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社团建设和服务区域社会等统筹规划,1、组建训练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育系组建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特色训练队,并常年坚持训练及活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互融,为第一课堂的深化拓展提供了动力保障。2、举办专业比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举办体育系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迎新生晚会、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体育系文化品位。3、学生在管理社团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鼓励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组建体育专项社团或担任社团教练,在管理与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师深度访谈知识提纲

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是什么?谈谈你对这方面的认识?

答:办学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强化,”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办学定位

(I)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国际化

(2)类别定位、:多科性。

(3)类型定位:应用型

(4)办学层次定位: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准备开展研究生教育。

(5)办学形式定位: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兼顾非学历教育。

(6)学科专业定位:对接产业、集群发展、塑造品牌。

(7)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厚基础、强应用、养德性、善创新、高素质。

(8)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绥化,服务龙江,面向全国。

(9)“十三五”总体目标(评估手册):完成从传统教学型向特色应用型的内涵转变,建成内涵充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达到全省本科学校中游水平。

二、谈一谈你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类型,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2000年左右升本)主要人才培养类型。主要做法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包括企业、行业专家在内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提高实践学时比例(30%以上),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产教融合年、校企合作促进年活动,建设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4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2个;与绥化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搭建了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分别与凤凰卫视教育集团、北京博苑教育集团、北京中航天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三、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能力培养改革的?

答:深刻领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地位和功能,尤其是在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将所承担功能进行进一步细分,同时按照细分功能为章节目标,重新组织和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充分依托绥化市周边社区、体育场所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学生学与做的有效融合。同时强调对学生创新、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培养,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实践方案,让学生在不断的错误总结中,升华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考核上,强调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价,将学生实践过程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水平提升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

四、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答: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特殊教育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五、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了由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学督导组,各教学单位、院系二级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和社会服务机构组成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中专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人员4人,教务处管理人员13人,学校教学督导组15人,二级督导员63人,学生信息员247人。通过完善质量标准,形成涵盖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实习教学、实验教学(含实训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核、教材选用、专业、课程及教学管理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构建并逐步完善了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每年均进行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课程考核评估,每两年进行一次实践教学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评教、评学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看课制度,干部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教学质量监督制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学校的学生实习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你参与么?你是怎么指导学生的?

答:学校实习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为主,集中实习一般不低于60%。每年4-6月份召开实习就业基地与学生的双选会。学生进入基地前,召开实习动员会,为学生开展安全、纪律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购置实习保险。我每学年均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及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指导。学校同时将实习指导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

七、谈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你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地位如何?

答:教学、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基本使命是培养人,所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应聚集于学生的发展。虽然人类社会对这三大职能的认识有先后之别,但在本质上它们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高等教育整体运作的基本元素。应该看到,高等教育这三大基本职能是统一的,彼此存在着相辅相成、互动互助的内在联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应高度重视教学、科学、社会服务三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借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充分揭示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重新构筑改革的思路与方向。一是紧密围绕地方社会需求深化转型发展;二是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四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举办残疾人高等教育。

八、你校培养的本科学生有什么特色?

答:我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格是厚基础、强应用、养德性、善创新、高素质。

九、你校校风、教风、学风情况如何?谈谈你对教师风范的理解和你在这方面的做法?

答: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学,在政策、制度、管理、服务上全方位保障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权威性和严肃性,全校牢固树立了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理念,秉承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积极服务教学。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学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开启了审核评估迎评促建新征程。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增设地方需求专业,加强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设,获批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年、产教融合促进年、课程建设年活动,推行“动”式教学改革,深化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加强了教学建设,评选优质示范课程、教学优质奖、青年教师教学奖、教学新秀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绥化市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强化了教学质量监控,开展覆盖全部教学环节的专项评估,推动了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健全育人机制,形成了以管理正学风、以教风带学风、以榜样树学风、以活动促学风的学风建设机制。

十、谈谈你校围绕学生能力素质(专业能力)培养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情况?

答:学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在引导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生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广泛开展涵盖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七大素质模块”的第二课堂活动。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主管校长任组长的第二课堂工作指导委员会,构建了“校-院-班”三级管理体系,团委、学工部、教务处、院(系)等各部门及教学单位通力配合。二是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社团、志愿者、创新创业等多个文件,制定《绥化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为第二课堂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条件保障。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体育馆、体育场、网球场等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所。

十一、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情况(社会服务、对外培训)

答:学校实施“社会服务工程”,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年”“产教融合促进年”等活动,实施校地校企合作战略,构建合作育人模式。与兰西县合作,设立食用菌、剪纸艺术专家工作室,为兰西引进1.2亿元的“黑尊菌业”食用菌产业化项目,促成黑龙江秸秆综合利用科技产业示范县;与地方开展文化共建,“唱响绥化”音乐角、艺术冰雕、墙体彩绘、旅游规划等项目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与山东武晓集团、江苏维维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在师资聘任、课程设置、人员交流等方面实现了深度合作,设置企业课程41门,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5人。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学校先后在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工作;与133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共建协议。学校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与绥化市政府共建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兰西、望奎、绥棱等市县开展了一系列院县共建活动。

注重科研选题,重点支持面向地方、面向企业、面向农村的应用技术研究。设立“社会服务工程”专项,2015-2018年共确定“社会服务工程”项目116项。面向企业、“三农”开展培训与指导。三年来,为绥棱、庆安等地食用菌企业和菌农提供菌种、进行技术指导,并将学校发明专利技术许可其使用;为海伦野泰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开发了蒲公英茶、营养米等系列产品;面向绥化寒区选育紫玉米和甜玉米新品种;开展智能家居的开发和运营,并指导学生创立公司,创建品牌;设计开发7款软件,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授权企事业单位使用;为多家企业设计营销方案;为绥棱、望奎、兰西等地设计旅游规范方案,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开展食用菌技术、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商务礼仪、中草药栽培技术培训;为多家企业进行产品外观、包装、商标设计;编排舞蹈、歌曲等作品多次到市县区演出,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

服务黑龙江特殊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自2014年以来,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对20名自闭症儿童的动作、认知、语言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研究和评估诊断,并制定个别化训练方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动作、认知和语言的康复训练,受到绥化市初阳自闭症康复中心等康复机构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十二、你校多媒体、实验室和阅览室使用情况如何?你校多媒体课件研制和使用情况如何?

答:我校共有多媒体教室143间、座位数14862个,高清录播教室1个,语音室12间、座位数690个,各类计算机房28间、座位数1900个。实验教学设施。建有教学实验实训室35个,实验实训分室196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总面积3.45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70台(件),总值为1.15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1万元。近三年,学校投入4110.1万元补充、更新仪器设备,有效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2017—2018学年承担全校各专业的505门实验课程,年实验教学工作量129.5万人时数,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学校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教学设施最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空闲教室网上公布,体育馆和实验室可以预约使用。近三年,图书馆年均开放300多天,接待读者300万人次,图书借阅量为16.5万册,电子期刊访问近1700万次。学校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规范实验室开放管理,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学生可以通过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自主选择开放项目和指导教师,提高了实验室使用效率。近三年,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生共计9064人次。

十三、你校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如何?

答: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着力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95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食品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特殊儿童诊断与教育康复重点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微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和新型水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黑龙江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食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绥化市级研发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2个,可容纳实习生3400余人,其中承担2014级实习教学任务的基地有132个,基地利用率达到56.9%。

十四、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情况如何?

答:专业建设:学校依据办学条件、就业情况、社会需求等现状,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80%的专业,压缩招生数量,实施隔年招生,直至暂停招生。先后对物理学、地理科学、生物工程等3个专业暂停招生,体育教育专业实施了隔年招生。以校内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托,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实现了专业发展自我调控,专业结构逐步优化。打造专业建设品牌,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2015年获批并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听障本科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听障本科在校生156人。学校依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应用类专业建设品牌。2017年评选农学、物流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校级重点专业。依据绥化市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凝练专业特色,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农业生态旅游、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管理类专业建设特色;确定了玉米、大豆农产品深加工以及食品药品检测等食品、制药专业建设品牌。

依托地方产业结构,构建食品化工、电气信息、农业水利、经济管理、传媒艺术、教师教育等6个专业集群。

课程建设科学规划课程建设。依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了《“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确定了“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为宗旨。修订了《公共课程教学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25人参加课程建设,重构与整合课程150余门,设置企业课程41门。依照“三三制”课程建设原则,实施主干课程负责人制度,实现课程团队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学术带头人培养的有机结合。到目前为止(评估手册)现有本科课程2200门,其中必修课程621门,占比28.2%;选修课程1579门(专业选修145门,公共选修课程134门),占比71.8%;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约为3.3:6.7,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约为6.3:3.7.

教材建设学校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工作,制定了《绥化学院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校本教材。2013年以来,有18部校本教材获得学校的经费资助,资助金额26万余元。近三年,教师出版第一主编教材16部。出版特殊教育、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市场营销等职业伦理教材7部。

十五、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是如何开展的?

答: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整改机制,构建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设计(论文)、课外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涉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专项评估。2017年相继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评估专项评估活动。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并对评估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学校通过专题会议或教学工作例会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反馈。

十六、你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何提高?

答:切实落实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层层负责,规范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围绕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条件、过程、效果等,建立科学的测评指标。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督导,采用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三是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和津贴分配等方面,向实践教学倾斜,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学院(部)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学校的总体要求,自主设计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教学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二级督导监控体系。

十七、学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答: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有待加强,部分教师教学效果有待提升;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不够,教育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课程考核对学习的引导性不足,课程考核改革仍需持续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薄弱,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提高问题表现;个别实践教学环节尚需完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的整体设计需加强,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八、学校在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答:学校坚持从政策导向、资源投入、职业规划、平台搭建等方面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体制机制,出台《绥化学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教师进修管理办法》《绥化学院教师进企业管理办法》等基本制度。2012年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内设机构,致力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为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管理与服务支持。强化培养培训,提高教学能力。注重教师岗前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教学名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等培训,培养教学基本能力。实施任新课教师试讲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施以奖赛评比促教学能力提高措施,连续评选青年教师教学奖十届、教学优质奖六届,组织教学成果评奖、教学基本功与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教学骨干。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评选教学改革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36个。实施“三盯制度”,即盯专业、盯课程、盯项目,选派8名骨干教师到知名院校访学与研修,拓宽学术视野、丰富教学经验。开展校内培训交流活动,举办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发展。学校逐年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促进教师教学上成长与提高。近三年,投入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141万元,培训教师2700余人次, 44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职学习并获硕士学位30人。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政策导向,服务教师职业发展。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教师提出引导性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将“双师型”教师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施《博士学位津贴发放办法》,实行新引进和本校培养博士特殊津贴制度,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加强“双师型”教师引进与培养,将行业企业经历作为教师引进的重要标准,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锻炼,开展顶岗实践,加强实践经历在职称评聘、教学奖项评选、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发挥二级学院在聘任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方面的主体地位,提高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待遇,在持续增加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教学及实践指导水平;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开发企业课程,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十九、本学院有哪些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答:专业负责人王晓林,骨干教师黄起东、任玉梅、王晓林,体育系现有专任教师18名;职称结构上看,教授和副教授11人,高级职称占61.1%;从学历结构上看,硕士14人,占77.8%;从年龄分布看,46-60岁教师5人,36-45岁以下教师8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5人;从学缘结构看,教师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等。近三年,生师比分别为6:1、7:1、9:1。近三年,教师获批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2篇。系领导重视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近三年来,有10人3次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黑龙江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体育系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毕业论文,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108篇,核心论文3篇,三大检索2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二十、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效果如何?

答: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检查。开学前,组织进行教学条件准备、教学安排与落实情况的检查;开学第一周进行教学秩序检查;期中进行教学检查;期末进行考试巡考;毕业论文实行前、中、后期检查;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定期听课与抽查等,实现了质量监控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每学期开展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网络评教工作,基本达到了全员评教和评教课程的全覆盖。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听课评估制度、学生信息员及学生评教制度、三段式集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学业预警制度,取得较好地效果。

二十一、你认为本学院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

答:存在问题:

第一、专业教师数量和教辅人员不足。

第二、学科带头人知名度不高,缺少教学名师。

第三、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偏少。

改进思路:

第一、有计划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专任教师,5年内配齐专任教师;引进和雇用临时工相结合配齐教辅人员。(外聘也可以)

第二、选送有发展前途的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访学和锻炼、聘请客座和兼职教授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教研项目、教学名师。

第三、要通过整合团队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改项目;围绕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数量较少、实效性差,今后建立制度,抓住热点、找准主题,引导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二十二、学校在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答:制定《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绥化学院教学奖励办法》,《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优秀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绥化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近五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1989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评选教学优质奖、青年教师教学奖、教学新秀奖等72人次,优秀教学成果奖40项。

二十三、作为专业教师,你认为在教学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答: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较为完善,但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现象;服务与支持教学工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基本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原因分析:

(1)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刻,没有完全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生命线的高度;(2)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思想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不够牢固,各管理部门服务教学的意识有待加强;(3)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总体不足,导致教学经费投入不够,部分工作由于经费原因推进速度不快。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本科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执行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多方、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支持二级教学单位以合法收入反哺教学,加大教学专项的投入,逐年提高教学经费占比,保障教学经费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二十四、谈谈你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答:2018年教师总数为523人,外聘教师11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2人,全日制在校生数11409人,生师比为19.7: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和新建专业的师资引进为重点,共引进教师13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28人。教师人数达到52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4%。为适应学校新设专业教学需要,完善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7名教师出国研修、106人在职提升学历,27人到国内一流大学作访问学者、70名教师进入企业实习实践、744人次参加各种业务学习进修,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升。15名教师获评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名教师获评省级优秀教师和省级模范教师,各有1名教师获评全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全省劳动模范和全省道德模范,3名教师获评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出台《绥化学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教师进修管理办法》《绥化学院教师进企业管理办法》等基本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施以奖赛评比促教学能力提高措施,连续评选青年教师教学奖十届、教学优质奖六届,组织教学成果评奖、教学基本功与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一批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教学骨干。

近三年,投入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141万元,培训教师2700余人次, 44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职学习并获硕士学位30人。